情系桑梓 家在延边 | 光东村的“新农人”——记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君
大雪时节,进入严冬的静谧之中。在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返乡创业青年金君没有“猫冬”,依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12月7日,记者来到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时,金君正忙着打包一批印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标志的大米礼盒。“这些大米礼盒一会儿就要送到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在那里销售给来自各地的游客。”他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与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达成合作,推出了专属于景区的新产品。
金君曾在日本留学多年,2009年返乡创业,成为光东村的“新农人”。从留学生到“新农人”,他身上的标签改变了,但反哺家乡,“让海兰江畔稻花香飘向更远的地方”的心愿却更坚定了。15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把光东村的大米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远销海外,走出了一条稻米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光东村地处平岗河谷平原,位于北纬42°的黄金水稻带。这里山好、水好、地好、气候好,孕育出十里飘香的稻米,在古代曾是“皇家贡米”。但在过去,这里的好大米却卖不上好价钱,村里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在家种田。
金君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2009年,金君从国外返回家乡,与叔叔共同创业,成立了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注册了“吗西达”商标。
回想创业初期,挫折不断,金君一度举步维艰。
由于光东村的大米当时知名度不高,一直处在“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状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东村,提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为金君打开了思路。他意识到,稻米品牌化是发展光东村大米产业的关键。2015年末,光东村的大米终于迈出“走出去”的步伐,第一站就是北京,这次他让手里的好大米找到了买家。“那次我们签了一个大单,之后又参加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展销会,大大提升了‘吗西达’品牌的曝光率。”金君说。
品牌打响了,销路上来了,金君又有了“新动作”。他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向和龙市申请了贷款,用于厂房扩建、购买先进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金君请来农技专家为水稻种植提供科技支持,让老品种得到了新改良。他还联合村民成立合作社,探索“鸭稻共生”“稻田养蟹”等绿色发展模式,把全村171公顷水田全部纳入质检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水稻生长环境。而金君当初建的大米加工小作坊,已升级成为日产100吨大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
2018年,光东村创新谋划,实施了“共享稻田”项目,将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再分割成块,然后由客户“认领”,秋收粮食归其所有。这种新型营销模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助推了光东村的好大米卖出好价格。“以前每公斤大米卖7元钱,现在能卖到15元,最贵的甚至能卖到30多元。”金君告诉记者,光东村的大米品牌彻底打响后,年产值达数千万元,村民的收入逐年提升。
目前,光东村已成为全国有机大米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环保认证的有机大米基地,金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做好光东村大米的初心。谈及未来,他表示,要把光东村的大米产业做得更好、规模做得更大、品牌做得更响,让大米产业赋能光东村全面振兴。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栋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