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矩阵中的延边之美
“火树摇红,星桥碧晕,东风灯市如昼。” 今年春节前后,20万套亮化灯饰,以光为笔、以夜为幕,以“重要节点,合理点缀,完善细节,彩化城市”为总体思路,将光影艺术与传统年俗碰撞、日常亮化与文化认同交织,在全州各县(市)74.4公里城市道路上,“燃”起一首既彰显文化自信又贯通现代科技的新时代文明赞歌。
光影交织的艺术表达
夜幕降临,城市亮化工程不仅承载着照明的朴素功能,更演绎着城市的光影肌理、艺术表达和文化审美。
雪花灯以长宽高等距的精妙排布,模拟出林海雪原的微观景象;钱袋灯以红黄交映的暖色光源,投射出“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柿子灯以绿色节能的LED技术,定格出成百上千颗灯珠的渐变轨迹……图们市、安图县精心策划亮化工程,在春节“祈福迎祥”的重要时刻,早早为城市营造了喜庆、祥和的佳节氛围。
鳞次栉比的高楼墙体上、高低起伏的树木草丛中、熙熙攘攘的滨江公园里,不断变幻的灯光闪烁纷呈、美轮美奂,在这座人文历史底蕴积淀深厚的城市——敦化,灯光艺术不再局限于静态展示;打卡灯牌、公交车身、出租车顶,和龙市将灯光装置以最热情的怀抱、最流动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归乡游子与他乡游客,多层次、立体化的亮化夜景展现出了更具活力与生命力的城市形态。
传统佳节的现代庆贺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今年首个“非遗版”春节,我州将灯光装置融入非遗的“活态”传承和传统佳节的现代庆贺中来。
流光溢彩的灯带沿着步道蜿蜒伸展,如摇曳的象帽舞飘带随风展扬。在“象帽舞之乡”汪清县,灯光装置借鉴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帽舞的艺术精髓,既保持了文化符号的识别性,又赋予了传统节庆的独特美学表达。
2月12日元宵节当夜,延吉市1000架充满科技感的无人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腾空而起、悬停天幕。随后,机群不断走位编队、变换组合,在夜空中生动展现出“欢度元宵”“遇见最美的延吉”等彩色字样和动态图案,用光影语言把延边韵味、新春元素、城市标识等巧妙融合、精美呈现,带来了一场科技与创意有机结合的“夜空光影秀”。
城市精神的夜间叙事
城市的亮化工程重构着大街小巷的夜间经济,塑造着别具一格的文化气质,凝聚着奋发向上的集体精神。
珲春市海鲜街入口,粲然可观的光网勾勒出街牌上帝王蟹“鲜活”的神态,与“敢为天下鲜”的标语遥相呼应,与扬帆起航的蓝海经济彼唱此和,点亮了游人“舌尖”旅程的“市井烟火”,也照亮了城市开发开放的经济脉络。
延吉市锚定占比较大的年轻文旅消费群体,积极拥抱新业态、新事物、新风向,无论是在冰雪欢乐谷中的多元冰雪游乐项目,抑或是在延吉网红弹幕墙前的多场青春电音派对,又或是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里多种玲珑剔透的花灯,延吉多个文旅场景以冰雪为舞台,以音乐为纽带,以灯光为脉搏,契合目标群体的消费习惯与喜好,跃动出了冰雪经济的夜间消费活力。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瑛婕 任卫峰/文 陈延龙 李桂花 金由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