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售卖业主信息被判刑
“您的房子需要装修吗?我们能提供优质服务。”“您近期有房屋装修计划吗?我们可为您定制室内装修设计方案。”一些购房者刚购置房产,便会接到不明来电或短信,询问房屋装修事宜,其个人信息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遭泄露。那么,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近日,延吉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非法获取、售卖业主个人信息的案件,两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处刑罚。
两名被告人曾为某房产公司员工。二人商议,由其中一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某小区业主信息,涵盖业主姓名、房号、联系电话等;另一人则将获取的业主信息售卖给装修装饰公司,借此非法获利数千元。法院经审理查明,二被告人非法获取、售卖的业主信息多达数百条,情节严重。到案后,二人如实供述罪行,并退缴了违法所得。法院认为,两位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本案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依法判处二被告人拘役5个月,缓刑7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办案法官提醒,公民个人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住址等,属于个人隐私范畴。非法获取、售卖公民个人信息,不仅侵犯公民隐私权,还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严格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相关从业人员应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切不可因一时贪念而触犯法律红线。同时,公众也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谨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