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出行:携手度过道路施工“阵痛期”
今年5月中旬,延吉市启动了本年度雨污分流及供热改造项目,旨在改善升级现有交通出行、排水和供热系统,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确保供热期间管网安全运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延吉”。在道路施工的“阵痛期”,交通参与者更应文明礼让、守规出行。
连日来,记者在友谊路、人民路等施工路段看到,交通早高峰时,在蜿蜒的车龙里个别司机见缝插针、变道加塞,将本已拥挤的道路堵成“死结” ,更有因车辆互不相让导致发生刮擦事故,这些“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摩托车、电动车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随意切换,险象环生。有的行人则无视信号灯,在停滞的车流中穿行,如入无人之境。道路施工带来的交通堵塞像一面放大镜,暴露出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当道路空间被压缩,作为交通参与者,在抱怨拥堵的同时,更应该摒弃交通陋习,文明礼让,共同营造安全、顺畅、和谐的出行环境。
让者,礼之实也。特别是在道路施工的非常时期,人、车、路矛盾更为“凸显”时,市民群众参与城市交通,文明礼让不仅要从道德倡导升华为一种必要的文明表达,更应该真切的成为文明实践。有交通管理经验显示,当司机们遇到堵车时都能做到相互礼让、交替通行,这种文明驾驶的行为整体通过效率反而高于各自争抢的状态,减少了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携手度过路面施工“阵痛期”,不仅需要交通参与者的文明自觉、礼让出行,更需要施工单位、城市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在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加强有效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道路施工终会结束,但文明礼让、安全出行永无止境。让我们携起手来,协力打造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