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宣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2025-09-12 20:59:02来源:新华社

上午十点半,新疆喀什古城东门广场响起悠扬的十二木卡姆乐曲声,一场隆重的开城仪式迎接八方来客。

阳光洒落在喀什古城土黄色的墙面上,镶着花边的木雕窗棂被居民次第推开。作为现存规模较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在新一天的曙光中热闹起来,向世人展示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然而,这座“活的古城”也曾面临严峻的挑战。“垃圾靠风刮,解手房顶爬,水管墙上挂,污水靠蒸发”是昔日老城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2010年,一项投资70多亿元,涉及20多万人口、8平方公里面积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民生工程全面启动。

“我们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的原则,将历史风貌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喀什市委副书记、市长伟力·阿西木介绍,改造工程最大程度尊重古城居民的意愿,一户一设计,建成了符合抗震要求、具有现代化水电气系统和民族特色的民居。

2015年,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今,喀什古城内,石板路平整宽阔,房屋高大稳固,既有传统民居的历史韵味,又具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这项民生工程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更通过文旅融合发展,让古城焕发新生,使众多居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古丽的家”民宿,主理人沙拉麦提·卡日正忙着招待游客。2017年3月,她将自家院落改造成旅游接待小院,成为景区首批旅游接待家访户。改造过程中,她独具匠心:给土坯墙刷上暖黄色涂料,院里种满月季和无花果,客厅挂上刺绣挂毯,让小院尽显民族韵味。

9月10日,来自巴基斯坦的游客韩帅(前右二)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古丽的家”民宿与工作人员跳舞。新华社记者 程丽 摄

“游客很喜欢这种沉浸式的体验,现在一楼是民俗文化展示大厅,二楼是不同风格的民宿客房,游客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歌舞表演。”沙拉麦提·卡日说。

“古丽的家”民宿的成功,是古城居民投身文旅产业的生动缩影。

阿布都艾尼·海力帕提是药茶文化的传承者,他的药茶馆藏着许多“宝藏”。货架上,小豆蔻、沙枣等原料磨制成粉,分门别类整齐装在玻璃瓶中;茶单上详细展示着各类特色药茶,既有传承数代的传统配方,也有融入现代健康理念的创新品种,满足不同需求。

说话间,店里不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阿布都艾尼·海力帕提用普通话耐心地介绍着。一杯杯药茶既承载祖辈智慧,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叮叮当当……”清脆的敲击声回荡在喀什古城街道上。一家铜器店内,哥哥阿卜杜柯尤木·艾力和弟弟阿卜杜热伊木·艾力手持铁锤,精心锻打着铜器。

兄弟俩的铜器手艺源于家族传承,由爷爷和爸爸手把手传授。店里虽不大,却陈列着近百种铜器:墙上挂着葡萄纹铜壶,架上摆着嵌彩石铜盘,角落堆着待完工的铜锅,每件都凝聚着兄弟俩的心血。

随着古城人气渐旺,他们推出了“定制化”的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把传统花纹融进现代样式,铜器才更有生命力。”阿卜杜热伊木·艾力说。

当古老的非遗技艺成为游客可体验、可购买、可带走的旅游产品,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创造出经济价值。

9月10日,游客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留影。新华社记者 程丽 摄

近年来,喀什古城相继整合药茶巴扎、土陶巴扎、汗巴扎等20余个特色巴扎,由传统市集转型为融购物、打卡、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节点,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交往空间。2025年1至7月,古城景区共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

既让古城居民享受现代生活,又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喀什古城正焕发出新的光彩,向世界讲述着丝绸之路的古今故事,更谱写着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篇。

来源:新华社
初审:
王晓东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