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蓝图 全球媒体聚焦中国发展新方向
中国日报网10月22日电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媒体极为关注此次会议,普遍强调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方向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称,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奠定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26年至2030年间将遵循的蓝图。历史证明,中国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的五年规划已经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格局。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员尼尔·托马斯表示,中国的规划目标已经得到最有效的落实。“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上世纪70年代的梦想。无论是在恢复民族自豪感方面,还是在确立世界大国地位方面,中国都做到了。”
尼尔认为,西方的经济政策往往受选举周期影响,而中国的五年规划目标明确,指引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能够调动国家资源完成规划。
文章特别强调,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国走向全球创新前沿。近年来,中国的视频分享应用TikTok、华为公司以及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等成功案例证明了中国技术创新的繁荣。

《欧亚评论》(Eurasia Review)网站题为《四中全会展示中国道路自信》的文章指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释放出最鲜明信号,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中国依然展现出对自身发展道路的信心与战略定力。
文章指出,中国在“十四五”时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尽管全球局势动荡不安,中国经济总量依旧稳步扩张,在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电动汽车产业以及绿色金融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文章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更加成熟。与以往追求速度不同,中国经济规划将重心转向增长的质量、可持续性与包容性。这一“由量到质”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发展道路进入新的阶段。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不是一种制约,而是与国家长期目标相一致的战略转变。中国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强调反映了一种愿景,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未来中国经济繁荣的双引擎,创新而不是投机应该定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机器人和清洁能源技术正迅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基石。
文章预计,四中全会将为“十五五”规划指明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中国大市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彰显中国的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文章强调,中国大市场不仅是中国国内增长的内在动力,更被视为全球公共产品。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的开放姿态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共享机遇。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新阶段,从传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至数字互联、绿色技术与文化交流。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中国持续邀请世界各国共享其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没有从全球化中退缩,而是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化。高水平开放意味着中国将更加注重外商投资与全球合作的深度和质量,寻求促进相互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重申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作为稳定者和改革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