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图们市凉水镇长白山区野生榛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长白首蕈”释放新“蘑”力

图们市凉水镇长白山区野生榛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长白首蕈”释放新“蘑”力

2025-10-23 08:57:44来源:延边日报

秋染层林添秀色,手撷珍馐庆丰年。近日,图们市凉水镇大棚种植榛蘑喜获丰收,标志着长白山区野生榛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人工培育菌种被命名为“长白首蕈”,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采收”的高效产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10月17日,记者在位于图们市凉水镇灵芝产业园区的榛蘑种植棚内看到,被青苔覆盖的土地上,一朵朵圆润的“小伞”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农民们穿梭忙碌于大棚间,将成熟的榛蘑采摘后进行晾晒。“今年,我们通过‘菌包+木材’的栽培方式在凉水镇投入了20个榛蘑种植棚,单棚鲜蘑产量能达到500公斤至700公斤,新的栽培技术大获成功。”看着丰收的榛蘑,吉林省鼎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栋脸上写满喜悦。

长白山野生榛蘑被人们称为“东北第四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榛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特殊,传统方法难以精确控制其生长过程,导致人工栽培成功率低、出菇率和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十多年来,我们与吉林农业大学、延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合作探索榛蘑菌丝的共生特点与生长习性进行菌种培育研究,在林下、大棚、大田分别开展栽培试验,终于在今年突破了技术瓶颈,第一次实现了当年种、当年收的高产高效种植成果。”李栋说。目前,“长白山区野生榛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已被确认为吉林省科技成果。

在榛蘑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方面,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也显现出巨大优势。“人工栽培可以控制采摘时间,通过细致的除草防虫工作,保障榛蘑的品质更稳定。经多次检测,人工栽培榛蘑与野生榛蘑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致。”李栋说,榛蘑种植无需轮作,一年种植五年采收,投入产出比至少达到1:5。目前,人工种植榛蘑市场反馈良好,许多批发商到园区实地考察,不仅榛蘑订单纷至沓来,关于菌种的咨询与预购也很火。

当日,在棚室榛蘑种植推广活动中,延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食用菌科科长周丽洁现场为图们市各镇政府主要领导、各村负责人及食用菌种植大户等人员授课,讲解棚室榛蘑品种特性、生长周期、技术要领等相关知识。周丽洁表示,我州是食用菌的主产区,一直倡导品种多元化发展。榛蘑市场的受众率高,无论是鲜销还是干制都供不应求。站在菌农的角度考虑,尝试榛蘑种植是比较有利的选择。

为推动榛蘑种植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吉林省鼎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两种合作模式,为图们市种植户搭建“技术有支撑、产销有保障”的合作平台。针对普通种植户,该企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菌段,并签订保底回收协议,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针对无能力购买菌段的脱贫户,向所在村、镇申请审核通过后,由该企业先行发放200段菌段,待采收销售后再支付相应的购置款。图们市长安镇长上村种地大户孙菲通过实地观摩、向专家请教后,对榛蘑种植十分感兴趣。“榛蘑种植是一个新的产业方向,我家还有空闲的土地,明年也想尝试一下。”孙菲说。

“长白首蕈”作为长白山区野生榛蘑人工驯化“第一棚”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图们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品种、新技术,更为后续推广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图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帮助企业加强技术总结与推广,强化政策扶持与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农业科技项目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实现兴边富民注入强大动力。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鑫君

来源:延边日报
初审:
王军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