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和社·党建联盟”为城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联”出治理新活力 “盟”生群众幸福感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路面一直没做硬化,一到雨雪天气,满脚是泥,影响市容市貌不说,也让居民幸福感大打折扣啊!”“这个反馈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在谋划民生实事,这就把硬化社区路面纳进去,争取在年内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今年3月末,2023年度“和社·党建联盟”第一季度联席会议,发生在和龙市民惠街道爱民社区和住建部门的这段对话让爱民社区的居民感动不已。
半年多时间过去,“诉求”已经成为现实,爱民社区门前这段曾让居民们困扰的路面硬化即将完成,成为通往群众心里的“幸福路”。
近年来,和龙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扎实推进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将区域内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和社会组织统筹联合,打造“和社·党建联盟”特色载体平台,形成城市党建联合体,推行以“项目共建、组织联建、党员联育、疫情联防、绿美联创、服务联供、成效互评”为主要内容的“一共五联一互”机制,逐步形成“党的统一领导、街道社区牵头、各类组织联动、各项工作联推”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为城市治理注入了红色动能。
党建联盟,重在集聚优势。用谁的优势补谁的短板,又将如何联出力量、取得实效?
“和社·党建联盟”精确研判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规律和社区组织优势、居民构成、重点任务的融合点,按需分配,使各领域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全覆盖结成包保对子,目前已形成“3个街道—10个社区—116个盟员单位”的坚固架构。“联盟”实行轮值制度,成立由社区“第一书记”担任主席的“轮值主席团”,每名“轮值主席”定期在“党建联盟基地”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引导社区和盟员单位共同制定“民情需求清单”“优势资源清单”,进而对接形成“实事项目清单”“盟约责任清单”,各司其职,实现处理更及时、督办更有力、群众更满意。
“和社·党建联盟”成立以来,共协调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党建、文体、基建等33类共建实事项目150余项,解决社区噪音大、环境差、停车难等群众反映事项100余件,兑现物质支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共建“微心愿”5000余个。
“听说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安装健身器材了,天气好的时候一起去活动活动吧!”“等会儿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到小区门口的网格党群服务站现场答疑,我正想咨询咨询孩子上小学的事儿,来得真是太及时啦!”……如今,在和龙市街头巷尾、街道社区,“和社·党建联盟”的治理成果、服务质效是市民群众最津津乐道、常谈常新的话题。
党建联盟干得好不好,不光在群众心里有杆“秤”,还在考评机制上有把“尺”。
和龙市委组织部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例会为督导平台,建立“月调度、季督查”机制,要求“和社·党建联盟”撰写月工作动态、形成季工作总结,掌握联盟运行情况,指导联盟实效推进。将党建联盟工作纳入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将责任落实情况、服务居民成效纳入年度局(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中的突破性工作,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双向互评机制,结合“双报到”活动,由社区党组织对盟员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工作纪实和定期考评的同时,协同社区“第一书记”重点围绕社区党组织在推进共建项目、组织共建活动、搭建服务平台、日常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情况,征求盟员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意见,以“双向互评”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精准”为标、“联动”为招、“实效”为尺,“和社·党建联盟”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盘活了基层治理“一盘棋”,让优质资源从“封闭自有”走向“开放共享”,成为和龙市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基层善治的强有力抓手。
近年来,借助“和社·党建联盟”共建治理合力,和龙市民惠街道惠民社区获评“吉林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强支部”,文化街道文慧社区获评“全省社区治理示范单位”。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