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乾坤:郑秀娥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拿起一张红纸,根据构思画好花样并折叠好,用左手捏住,右手拿把剪刀,伴随着咔嚓声,纸屑纷纷扬扬落下。不一会儿工夫,一幅幅线条纤细、构图精美、生动有趣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在汪清县大川街道南山社区统建楼里有一位以剪刀为笔,勾勒生活百态、传承文化精髓的民间剪纸艺人——郑秀娥。在她家里,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有虎豹、花鸟,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细腻而生动地讲述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自幼受母亲熏陶 唤醒剪纸梦想
今年72岁的郑秀娥,与剪纸的缘分始于儿时。在她10岁那年,每当母亲那双巧手用剪刀在一张张普通的彩纸上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图案时,那份灵巧与专注便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小时候,母亲剪,我也跟着剪。剪花草树木,剪各种小动物,看到什么剪什么,当时就觉得特别好玩。”郑秀娥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剪纸就是有趣的儿时“游戏”,在她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也为她日后的创作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回忆起学艺之初,郑秀娥感慨万千。“剪纸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每一刀的力度、角度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为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她无数次重复着简单的线条练习,手指不知被剪刀磨出了多少茧子。寒来暑往,凭着这份执着与热爱,她逐渐掌握了剪纸的精髓,开启了她一生的剪纸之旅。
六十余载春秋,郑秀娥在剪纸的世界里深耕细作,她的作品从最初的稚嫩逐渐走向成熟,每一幅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以剪纸文化传递传承与创新
郑秀娥用剪刀讲述故事,用红纸传递情感,让传统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深知,剪纸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递。因此,在创作中,她始终秉持“守住传统,大胆创新”的理念,将传统剪纸元素与现代时尚美术元素相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既具时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作品。
时下电影《哪吒2》火爆,哪吒这一经典形象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点燃了郑秀娥的创作热情。郑秀娥以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为灵感,凭借一双巧手和无限创意,剪出了6幅哪吒的肖像。她娴熟的剪纸技巧,不仅让哪吒的形象更加生动,更让这项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品中,哪吒的经典造型,配合那独特的剪纸纹理,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郑秀娥表示,这次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文化复兴和对哪吒这个角色的深刻认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这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剪纸是一场心灵和双手的对话,我想让每一件作品都能传递我的情感。”
郑秀娥剪纸的过程犹如一场与自然的对话。她对每一个素材的深刻理解,来源于60多年来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她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剪纸,更是她对生活、对大自然热爱的表达。
郑秀娥说:“剪纸是我从小的爱好,看着手里的红纸变成了各式各样的花样、图案我感到很快乐。今后我会剪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把剪纸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她深知,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因此,她打算今年有机会将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学校,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授给下一代。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