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货值上半年破亿
珲春市作为全国第一批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城市,近年来依托特色园区建设,构建起水产品加工与粮食加工“双轮驱动”的特色产业格局。2025年上半年,珲春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货值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66.5%。
企业购买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进口原料,可享受限额内税收优惠,直接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珲春海关推出便利化通关措施:实施“委托申报”,允许边民委托经备案的边民合作社进行集中申报,节省人力与时间;实施“直通运输”,使货物在完成检查后,无需分装过驳,可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减少转运环节与损耗;实施“免到场查验”,无需边民本人到场,委托边民代表配合即可。
政策红利正快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近日,走进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称重、分装,一袋袋经精加工后的鳕鱼产品打包待发。这些以边民互市贸易和落地加工方式进境的俄罗斯鳕鱼,经过严格品控加工,成为美味便捷的菜肴,即将端上全国消费者餐桌。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彦升算了一笔收益账:“借助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从俄罗斯进口鳕鱼等原材料的成本显著下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落地加工商品货值达3234万元,同比增长超9倍。”
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长春海关首创的边民互市贸易“一体系两平台”智慧监管模式。该模式实现对边民互市贸易业务从进口申报、进境查验、落地加工到税收征缴等环节的全链条监控,不仅确保边民互市贸易商品来源可溯、去向合法、风险可控、责任可究,还激发了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热情,直接受益边民突破1.1万人,推动边民互市贸易从单纯的“通道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前,该模式作为长春海关打造“智关强国”行动区域场景的重点项目,已纳入海关总署“智慧边民互市监管”业务场景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推广。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相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