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冷面 66载匠心传承
冷面,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延边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在延边,说到“冷面”二字,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清凉爽口,还有关联的就是“服务大楼”这四个字。服务大楼延吉冷面自创立以来,历经66年的风雨,几代传承人凭借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使“服务大楼延吉冷面”品牌在延边地区家喻户晓,成为延边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如今,“服务大楼冷面”已不仅仅局限于餐桌上的美味,更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线上零售渠道走向国内外,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延边的独特风味。
服务大楼延吉冷面,其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前身为延吉饭店——延吉市首家国营饭店。1985年,随着所在建筑正式更名为“延吉服务大楼”,延吉冷面作为其中的招牌美食迅速崛起,成为那个时代人们难得一尝的美味,更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口口相传中,服务大楼延吉冷面逐渐铸就了延吉冷面的金字招牌。
“那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跟着父母去服务大楼吃一碗冷面。踏进饭店,那种激动的心情,不仅仅是因为一碗面,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延吉市民孙先生感慨道。
一块金字招牌何以在66年的风雨历程中屹立不倒,成为大众心中的“老字号”?延吉市金成服务大楼冷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成用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保护和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他来说,冷面不仅仅是一碗面,也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它承载着饮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几代人相传的智慧与匠心。要真正做到对饮食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才能让这份传统在时光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这样一句蕴含深意的话语,也是服务大楼三代人历经多年沉淀与总结的智慧结晶。自20世纪50年代郑文成的奶奶柳信杰初创黄海冷面小餐馆起,至其父亲郑炳根在服务大楼辛勤工作二十载,再至服务大楼经历改制,乃至2012年原服务大楼拆除、2013年服务大楼延吉冷面于延吉大学城正式开业(总店),以及郑文成的母亲金莲姬在关键时刻接过经营重任,这一路走来,他们一家三代人始终坚守对冷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传承从未动摇。
2021年,服务大楼延吉冷面荣膺“吉林省老字号”称号,让这家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餐馆吸引了更多媒体与游客的目光。走进服务大楼延吉冷面分店,古朴典雅的装饰风格,悬挂着的服务大楼昔日老照片以及郑文成奶奶柳信杰曾使用过的压面机等物件,还有那些国家及省级荣誉奖项,让人深切感受到这家餐馆一路走来所积淀的辉煌历程与不变的初心。
多年以来,服务大楼冷面虽然不断换新升级设备、不断探索改良技术,但在冷面传统制作流程上始终坚守匠心,从未因追求便捷或考虑成本而简化步骤,反而以更加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
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浪潮推动下,服务大楼冷面紧跟潮流,创新推出冷面、米酒等加工类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将这份独特美味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仅2024年,其冷面单品销量就突破10万包大关,成为广受欢迎的特色美食。
未来,服务大楼冷面将继续秉持匠心精神,不断创新,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惊喜。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