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看新时代延吉文旅的弄潮儿们
为游客现场书写双语文字,朝鲜族传统纸工艺创新做出灯具、钟表,多国泡面刺激食客味蕾,繁华闹市里无人售货……一年来,延吉的文旅市场持续更新迭代,花样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游客对“青年延吉”的向往,也让市民不断感受到家乡给予的新鲜感。近日,记者走进紧跟潮流的延吉文旅市场,采访了立在潮头的那些勇敢的创业者们。
笔墨生辉:
青春力量书写文化传承新范式
5月23日下午,位于延边博物馆一层的“延边有礼了”文创店里,迎来了众多游客,各摊位上新奇的小礼品、各式印章吸引人们驻足。其中,身着朝鲜族服饰的崔佳纹尤为引人注目。她安静地端坐在案桌前,手执毛笔在纸扇上书写着汉朝双语文字。“风雅”在这位28岁的姑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折扇一展,星河半卷;水墨丹青,流转千年。扇面、卷轴里蕴藏的东方美学和民族文化,让游客们十分愿意买单。“写‘延边’二字的汉字和朝鲜语文字吧,留个纪念!”“写我的名字和‘前程似锦’,两种文字。”两名来自浙江的年轻游客各自买了一个卷轴和一把折扇。
今年开春,崔佳纹把摊位搬到了延边博物馆,在此之前,她在延吉网红弹幕墙前摆了一年摊,这种新潮的文化传播方式,颇受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喜爱。每天晚上,顾客来时她挥毫起笔,闲时就直播介绍延边,偶尔还会精心录制关于延边人文历史的短视频,她和她的字成了喧嚣夜市中一处独特的风景。“练毛笔字有三四年了,特别喜欢!”崔佳纹说,前几年,她一直从事民俗餐饮行业,期间有很多游客咨询延边的风土人情,她在边学边用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很多,向游客介绍时也越来越专业。她的朝鲜族服饰是定制的,样式素雅、落落大方。她的很多作品也被外地游客定制,几米长的宣纸上,“野生”的大字独具风范。“文旅市场的火爆,助推着文化的多种形式传播,以后我还会用更多新颖的方式来宣传家乡!”崔佳纹如是说。
匠心独运:
半世纪淬炼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在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延吉市新兴街道民昌社区匠人工作室,造型各异、做工精细、质地坚硬的纸器,让人爱不释手。笔筒、相框、抽屉小柜……每一件都既好看又实用。金铁元6岁时,跟着奶奶接触到朝鲜族纸器制作技艺,“以前家家都用的,从小就会。”经过50余载的坚守与钻研,他将传统纸艺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这盏灯很受本地餐饮店的欢迎,游客看到了也很喜欢!”这是金铁元非常得意的一件作品,莲蓬造型将古朴与时尚结合,高端大气上档次,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朝鲜族传统纸工艺是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他在近几年已创新研发出灯具、钟表等30余种实用工艺品。
让非遗“可触、可感、可传”,金铁元坚信,“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我们以文化自信,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他依托延边大学设立纸艺工坊,成立研究会,开创了“产学研”融合的传承模式,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制作+体验+展览”的活态传承方式,吸引了300余名学徒参与。在文旅市场的大浪淘沙中,他们的纸艺作品历经打磨而愈加璀璨夺目,并以独特的方式走向文旅展会、文创市集,实现了技艺传承与市场反哺的良性循环。
创意无界:
多元业态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网红弹幕墙是延吉市时尚潮流的最前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奇的事物。
比如,一台“上报纸头条”的自助拍照机,常常吸引游客排队拍照。拍照流程简单、价格亲民。站在机器前,背景是网红墙,看向摄像头,摆出想要的姿势,很快,一张在头条位置印有游客照片的“专属报纸”就从出报口新鲜出炉了。版面上有当天日期,文字内容都是关于延吉的文旅宣传,且有多款可供选择。5月25日晚,来自安徽的张女士和朋友开心地拿着“报纸”拍照留念,她们笑着说:“今年50多岁了,第一次拍这个,感觉怀旧又新奇。”
网红墙下,一个标注了“自行扫码无人销售”的摊位最受小女生的欢迎。“摆个小摊贩卖美好”几个字表明了摊主的阳光率性,这里有1元的网红发饰,也有10元1条的活体罐罐鱼。记者通过联系电话找到了摊主,他表示,“之所以选择无人销售,是因为现在人们素质都高,从今年5月中旬摆摊到现在,没发生过物品丢失的情况。”
舌尖蝶变:
传统美食与网红经济双向奔赴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周边,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常常让人眼前一亮。
一家将咖啡与泡面融合起来的小店——呼如如泡面之旅,最近成为“网红店”。在这里,来自多个国家的700多种泡面,组成了“泡面网红墙”。超大桶的、超小袋的、各种口味的,解锁了人们对泡面的认知。顾客选好后,需要自己选配菜动手煮,再点上一杯喜爱的咖啡,味蕾瞬间就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很多在民俗园拍完照的“公主”们,会来到这里继续打卡。“在韩国、日本、泰国,年轻人特别流行吃自助拉面,对环境的要求高,要有氛围感、能打卡。”谈到开店的初衷,金瑜珍表示,延吉是一座接纳新生事物能力特别强的城市,小店一开业,即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在去往民俗园的龙祥街入口处,延奶奶朝鲜族汤饭旗舰店于今年“五一”期间开业,店内特别设置了朝鲜族文化体验区。延奶奶品牌源于两代朝鲜族餐饮人的匠心坚守,目前在全国15个省(市)开了300余家门店,有员工2000余人,成为吉菜风味地标名店。品牌创始人黄鹏是延边人,“带着产业力量反哺家乡”是他的创业初心。他介绍,即将启动的延奶奶生态食品产业园,计划引入智能化食品加工生产线,打造集生态农业、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将设立朝鲜族传统汤饭技艺研发中心,推动“老配方”与现代食品工业技术的融合。
以文润城,以食引客。延吉正以独特的方式,散发着独特的文旅魅力。在这里,传统技艺转译为现代生活的美学符号,市井烟火酝酿出世界级的美食想象。当文化自信遇见创新基因,当青年力量碰撞市场浪潮,这座边城正在演绎着文旅融合的崭新范式。敢想敢为的延吉人,正以开拓者的姿态在东北亚文旅版图上描绘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