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百岁老人撰写百年风雨人生
在珲春市一间整洁的居室里,102岁的孟宪媛老人用满是皱纹的双手不停地摩挲着手中的书。这本名为《风雨人生》的书是老人的“宝贝”,是她从74岁开始,用了20余年的光阴一字一句撰写而成。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家族几代人在不同时期,以各自的方式为地方建设作贡献的真实故事。
孟宪媛的家族为五代教育世家,她继承祖业,携子孙为教育事业奉献至今,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里,她勇敢求学、奋发努力,学成后用一生引导学生领会“读书明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在时间的浪潮中,她见证了边境城市的发展进程,亲历了祖国百年的沧桑巨变。
传承衣钵:教书育人奉献终生
初次见面时,神采奕奕的孟宪媛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头银色短发,一身干净利落的衣衫,脖颈上系着一条粉色的纱巾。老人思维清晰且健谈,说起话来温柔似水。在交谈中,老人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娓娓述说着镌刻在脑海中的往事。
1924年,孟宪媛出生于珲春县三家子乡。祖父孟广泰是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后,秉持“教育救国”的初心在珲春兴办新学,曾任珲春县第三任教育局局长。
在长辈的熏陶下,孟宪媛的父亲孟昭铭从小就立下了教书育人的人生目标。1930年,孟昭铭从民国时期高等学府毕业,为振兴家乡教育,回到珲春后,他与弟弟孟昭铨共同创办了珲春县立中学(现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前身),孟昭铭任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师。“九一八”事变后,怀有满腔报国之志的孟昭铭开始秘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年仅36岁的孟昭铭壮烈牺牲。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时代,渐渐长大的孟宪媛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她如倔强的春芽破土而出,不断汲取知识的力量。但父亲的去世,给年幼的孟宪媛和她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幸而孟宪媛的母亲何穆兰是“读书明理,读书救国”的捍卫者,她凭一己之力供养女儿完成学业,最终孟宪媛接过了祖父和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此后,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直至90岁高龄仍未停歇。从学校讲台走向私人办学,从关心下一代组织到社区服务,她始终致力于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百年跌宕:笔尖凝刻家国记忆
当七十余载春华秋实沉淀为记忆,孟宪媛心中那份“把故事留给后人”的使命感日益炽热。“我想让子孙后代都能知道我曾经历了什么。”于是,74岁那年,她郑重地铺开稿纸,以一名师者的严谨绘制了一幅属于自己的“往事蓝图”。
“在撰写稿件前,我先把提纲列出来,甚至每段的关键词是什么我都要提炼出来。还给自己立了规矩,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写多少字,而且我是一名教师,稿子要字字必实,绝无错漏。”孟宪媛说起撰写手稿时的情景,曾经的画面历历在目。
在正式写稿前,孟宪媛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将自己写书的想法通过信件告知四叔。“看到信以后,四叔很支持我的想法,说我经历了风风雨雨,书名就叫《风雨人生》。”四叔的来信为孟宪媛点燃了明灯,当《风雨人生》四个字被定为书名时,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有了清晰的方向。自此,孟宪媛每日都伏在一张小桌前静心撰写稿件。在小桌的方寸之地,一本翻旧了的字典静静陪伴着她,每当遇到模糊不清的字,她便停下笔,戴上老花镜仔细查阅。
当笔触深入记忆的幽谷,祖辈在家乡筚路蓝缕兴办新学、抗敌御侮的慷慨悲歌被重新唤醒;父辈为民族救亡、追寻民主之光而毅然献身的壮烈史诗,令泪水浸透纸页,这一刻,一段段铭刻在心的故事跳跃在指尖成了永恒。然而,当笔锋触及父亲溘然长逝时,巨大的悲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那天,孟宪媛伏在桌上泣不成声。“我太难过了,它勾起了我痛苦的回忆,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继续写下去。”回想起“封笔”的那一天,孟宪媛仍忍不住掉下眼泪,而那未完的章节,成了她心头上一道久久无法愈合的伤疤。
血脉接力:亲情织就传世之书
手中的笔虽因悲痛而搁置,但讲述的渴望从未熄灭。此后,孟宪媛开始写短篇故事,一篇篇承载战火离乱、时代变迁与坚守微光的短篇散文,如星火般投向当地媒体。她未承想到,这些零散的篇章,最终成为家人手中珍贵的“拼图”。
为了完成孟宪媛的心愿,面对20万字的手稿与如山资料,这个五代教育世家发起了一次震撼人心的亲情接力:大儿子郎俊夫和大儿媳张桂英,除了照顾孟宪媛的生活起居外,还为她写作出谋划策;小女儿郎敏慧将孟宪媛的书稿及各类文件逐份转化成电子版,交给小孙女郎琅;四儿媳于淑则帮助孟宪媛整理、收藏大量文档、老照片、书画及各年代的新闻报道,并一一拍摄存档、确认。
“我的文稿大概有20万字,小孙女郎琅接收到文稿和资料以后,就开始整理编辑、反复修改,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将我未写完的半个世纪的时光,通过我口述、她撰写的方式续写完成。完成后,她还给我联系了出版社,这才使得百年故事得以呈现。”对于书籍的成功发行,孟宪媛对家人充满了感激。
一百年,一段风雨人生,一场未完待续的倾情诉说。如今,孟宪媛虽已百岁高龄,但读书仍是她生命的光源。在床头的一本书中,红笔勾画的痕迹在书页间跳跃。百年风雨人生路,五代教育报国情。孟宪媛以一部家族史诗,将平凡个体融入时代洪流的坚韧与赤诚铭刻于世。如今,《风雨人生》国内版本正在紧张筹备中,预计今年末出版。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郑阿敏/文 徐大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