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条侵蚀沟被“治愈” 黑土地重生焕发双效益
近日,汪清县2024年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圆满收官,270条侵蚀沟被成功“治愈”。这一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对珍贵黑土的蚕食,更在守护“粮仓”的同时,为当地开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
汪清县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地带,资源丰饶却饱受侵蚀沟之苦。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数据显示,全县发展型侵蚀沟达2214条,其中1648条直接威胁耕地,导致土地退化、洪涝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2024年,汪清县争取到9000万元专项资金,在3个乡镇17个村打响了黑土地“保卫战”。项目创新应用了石笼柳桩护岸、生态袋沟头防护等多种技术手段,治理成效立竿见影,累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66.04平方千米,减少水土流失量4.03万吨。通过精准测量(人工RTK+无人机航拍),在春阳镇、大兴沟镇等地新增可耕种土地约20.17亩,增加水资源利用量2.55立方千米,确认38条侵蚀沟经治理后转化为良田。
“生态治理+”模式带动了经济链条的发展。据了解,汪清县正积极将治理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纳入省级平台交易,探索“治理—交易—再投资”的可持续路径。同时,围绕新增耕地,推动“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生态红利惠及村集体和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这不仅是修复生态,更激活了沉睡的资源。”县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治理工程实现了从单纯投入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守护黑土,步履不停。接下来,汪清县将稳步推进罗子沟镇、春阳镇、天桥岭镇、大兴沟镇等地的治理工程,计划储备180条侵蚀沟治理项目,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和前期论证,确保黑土地保护之路行稳致远。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周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