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市梨园街道河西社区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织密基层治理“针脚”——“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近年来,龙井市梨园街道河西社区将平安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创新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每一个角落。通过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服务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为辖区居民织就了一张坚实可靠的平安幸福网。
网格管理精细化 织密平安“防护网”
“张大爷,您家楼道的灯修好了吗?”“3号楼西侧的建筑垃圾,我已经联系物业清理了。”每天清晨,河西社区网格员赵慧妮都会准时出现在责任网格区,细致询问居民需求,认真记录并及时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在河西社区,像赵慧妮这样的专职网格员共有9名。他们如同综治中心伸向基层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采集等重要职责。为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河西社区制定了“一日双巡、每周汇总、每月研判”工作制度,引导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和矛盾线索。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发现并处置河坝指示牌倒塌等问题10余件,排查矛盾隐患30余件,推动社区安全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根本性转变。
多元解纷聚合力 巧解矛盾“千千结”
“多亏了综治中心的调解,我们楼上楼下总算能好好相处了。”提及家中漏水纠纷的解决过程,居民栗女士难掩感激之情,连连点赞。河西社区综治服务中心创新实施“三级调解”机制,通过“网格员初步调解、人民调解员深度介入、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的分层处置模式,让群众诉求和各类矛盾纠纷“有渠道”反映、“有路径”解决,形成了矛盾纠纷“全闭环”化解链条。
针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河西社区采用“唠家常”的温情工作法拉近与居民距离,在轻松氛围中化解群众“心结”。今年以来,河西社区已成功调解复杂纠纷23起,调解成功率达98%。同时,依托“百姓说事点”等平台,将矛盾排查工作覆盖至每一个楼栋单元,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切实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基层治理目标。
科技赋能提效能 提升治理“加速度”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趟,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解决。”居民们对“梨小二”智慧治理服务平台赞不绝口。该平台与龙井市“海兰江e站”数字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深度融合,社区居民只需上传照片或发送语音反映问题,有关单位和部门便能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接单、街道派单、部门领单”的闭环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并解决群众诉求。
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收集社情民意120余件,提供民生服务110余次,成功解决突发漏水事件5件,整治环境问题10处,整改安全隐患30件,化解矛盾纠纷3件,办结率达100%。科技赋能让社区治理跑出“加速度”,居民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小网格映照大民生,细微处彰显治理温度。河西社区的点滴变化,承载着居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下一步,河西社区将以更高标准推进综治工作,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在矛盾调解中彰显人文温度、在安全守护中体现治理力度、在便民服务中传递响应速度,让平安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