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图们市凉水镇实现仿生种植榛蘑 “长白首蕈”为兴边富民注入新动能

图们市凉水镇实现仿生种植榛蘑 “长白首蕈”为兴边富民注入新动能

2025-10-14 08:57:01来源:延边晨报

走进图们市凉水镇的榛蘑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朵朵色泽温润、长势喜人的榛蘑如繁星般探出头来,在菌床上“争奇斗艳”。相邻的晾晒大棚内,刚刚采收的榛蘑正静静地享受着阳光与风的抚慰,散发出阵阵独特而浓郁的菌香……这片繁忙与生机,标志着图们市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长白山榛蘑首次实现仿生培植,并称之为“长白首蕈”。

今年以来,图们市凉水镇聚焦产业振兴,在榛蘑仿生种植技术研究上持续攻坚,相继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农科院、延边州特产中心等单位长期合作,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长白首蕈”的成功培植实践,打破了长白山榛蘑长期依赖野生采集的局限,为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此次榛蘑仿生种植试验在凉水镇成熟的灵芝产业园区内成功推进。项目共建设了20个标准化榛蘑仿生种植大棚,通过精心的培育和科学的管护,试验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全部进入稳定采收阶段,产品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市场反馈良好,并带动周边30余人就业,展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推广价值。

在经济效益方面,单个大棚的榛蘑产量可稳定在500公斤至700公斤。按此规模,20个种植棚预计年总产值可达20万元至42万元,可实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的高效产出,投资回报周期短,产出效率高,有效提振了农户参与发展的信心。在种植技术层面,驯化后的榛蘑展现出多重优势:其混合种植不易发生串种现象,对土壤土质要求相对宽松,且无需烦琐的轮作便可连续种植5年至7年。这些特性显著降低了日常管护的难度与长期生产的成本,为其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白首蕈”的培植成功,是凉水镇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将原本“靠天吃饭”的野生资源,转变为了可持续、可掌控的富民产业。该镇将加强“长白首蕈”种植技术的系统总结与模式推广,强化政策扶持与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科技项目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打造集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榛蘑全产业链。

同时,凉水镇将深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榛蘑产业与乡村旅游、健康食品开发、文化体验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促进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注入持久而强大的产业动力。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郑阿敏 文/图

来源:延边晨报
初审:
姜珊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