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秋里的暖心安置
日前,一辆汽车缓缓停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吉社区辖区内,73岁的黄阿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登上车辆,前往自己的“新家”。望着窗外忙碌的工作人员,老人眼中泛起泪光。这场历经半个多月的暖心救助,让丹吉社区“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在寒秋里落地生温。
时间回溯至八月末,秋风渐起,丹吉社区党群服务站十分关注黄阿迈的困境。作为平房区租户,黄阿迈因房东出售房屋,突然面临“无家可归”的窘境。黄阿迈老伴早逝、无儿无女,日常仅靠弟弟、弟妹资助维持生活。尽管弟弟已在河南街附近为其租好住处,但老人拒绝搬迁。丹吉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老人裹着单薄外套蜷缩在一处台阶上,将水泥地当作临时居所。
“绝不能让老人在外面挨冻!”丹吉社区迅速行动。网格员将老人的三餐与冷暖挂在心上,每天早中晚三次准时探访,不仅送去热乎的饭菜、整理凌乱的衣物,还为老人搭建起暖心帐篷。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奔走,希望能在社区附近为老人寻找合适住处。然而,随着天气日渐寒冷,老人的安置问题仍未解决。
为加快推进安置工作,丹吉社区党委书记刘建决定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作为,牵头联系老人户籍地所在村委会,从政策细则到老人的生活习惯,逐条耐心沟通安置方案。经过多轮电话协商与现场实地对接,最终敲定所有细节,成功为老人争取到温暖的“避风港”。
此次安置不仅解决了黄阿迈的燃眉之急,让她在寒冬来临前有了安稳的家,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社区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基层治理践行民生初心写下生动注脚。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