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激情燃动商旅文体嘉年华——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综述
金秋十月的延边,硕果累累,延吉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依然沸腾如夏。10月19日下午,随着主裁判吹响终场哨音,当延吉队捧起象征荣耀的冠军奖杯,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经过28场精彩对决、在数万观众的呐喊中圆满落幕。然而,这一被延边人亲切地称为“延超”的赛事,却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完成了从球迷狂欢到全域IP的华丽升级,“足球之乡”的火热赛事,成为全面展示美丽边城足球底蕴、团结图景和发展活力的鲜活载体。
七轮竞技尽展延边青训“丰收果”
回眸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七轮28场比赛,每一次精准传球、每一波快速反击、每一脚关键射门,都是延边足球青训体系深耕多年的成果显现。
新生代球员成主力,青训储备厚度凸显。本届联赛球员年龄限制为15—25周岁之间,单场比赛至少5名18周岁以下球员上场,印证了延边青训的人才储备实力。参赛名单中,超过60%的球员出生于2000年以后,说明“00后”已成为全州各县(市)球队的绝对主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数据表明,这些年轻球员的平均身高较十年前我州同龄球员的平均身高增长4.3厘米,身体素质与技战术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在保留延边足球“小快灵”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向“高快灵”风格的升级。人们欣慰地看到,一批20岁左右的新星已然担起延边足球传承的重任。延吉队19岁的宗轩宇生动演绎了“课堂与赛场双线奔跑”的励志故事,周一在教室里补高等数学,周末则进入赛场大显神威,以8粒进球位列射手榜榜首,不仅个人获得最佳球员称号,也帮助延吉队夺得冠军,成为体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成功样本。龙井队的雍佳祺去年还是U17梯队的队长,如今已能在成人联赛中稳定发挥,另一名球员聂新家也是在“足球特色课+周末训练营+校际联赛”三维足球青训培养中成长起来的典型球员,在赛场上体现了延边本土球员“即插即用”的实战优势和禁区内出色的落点判断与终结能力,与雍佳祺、王麒皓等队友共同构建起强有力的攻防体系,助球队获得亚军。图们队的黄智海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参赛,曾在联赛第二轮以3球登顶射手榜,见证了校园足球与成人赛事的顺畅衔接。
实战淬炼成长,青训成果经得住检验。联赛的主客场单循环职业级赛制,为延边年轻球员提供了高强度的实战淬炼平台,让青训中的技术打磨有效转化为真实赛场的竞争力,而这些从校园足球特色校、“满天星”训练营走出的球员,在比赛中也展现出了扎实的战术素养。州体育局推出“3+4”即三年体校+四年高校的贯通培养模式,为年轻球员提供了“踢出来走职业,踢不出来读本科”的政策保障,这种“实战检验+政策保障”的双重支撑,让延边足球青训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成为培育高质量足球人才的摇篮。
赛场切磋共进,赋能延边足球生态。参赛的八支队伍覆盖全州8县(市),既保证了赛事的地域覆盖面,又让各县(市)的青训成果得以横向对比、互相促进。七轮战罢,联赛八支球队共进球109个,每轮平均进球15.6个。延吉队以不败战绩进25球荣登冠军宝座。龙井队五胜一平一负积16分夺得亚军。汪清队三胜三平一负积12分夺得季军,展示出的战术执行力可圈可点,尤其是在主场对阵和龙队的比赛中,传球成功率高达82%,并在前四轮曾领跑积分榜。
延边是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国家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验区。州委、州政府始终将足球作为“重点工程”高位推进。出台《延边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支持俱乐部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了“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良性循环;不断完善“职业足球为引领、体校为龙头、校园为基础、社会为补充”的四级青训体系,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培养机制,目前,国家级足球特色校占全州中小学校总数的52%,并建设15所足球特色幼儿园,足球教学课程覆盖率达100%;精心打造立体多元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年均举办全州青少年足球比赛超过2000场次、参赛球队近400支,使得州、县(市)、校级足球比赛层层衔接,多元化、立体覆盖式的比赛带动了延边校园足球的深度发展,这种“校园筑基、联赛练兵、职业输送”的路径,让延边每年近4万名青少年后备力量有了展示与进阶的平台,也为他们在本届联赛的精彩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赛用一场场精彩的比拼,将延边足球青训的成果具象化、可视化。这片绿茵场不仅见证着进球与胜利,更记录着“足球之乡”人才培养的坚守与突破,成为中国足球青训“体教融合、全域联动”模式的生动注脚。
绿茵场上奏响民族团结“同心曲”
这场历时月余、覆盖全州8县(市)的“足球盛宴”,不仅以“足球热度”点燃了边疆城市的运动激情,更以“团结厚度”书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篇章。
足球的魅力,不仅在竞技,更在人文的交融。本届联赛充分体现了“足球+”的魅力,全面展示了延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了延边“足球之乡”“歌舞之乡”的品牌影响力。
开场和中场时间,成为最动人的“民族团结课堂”。在安图主场,别开生面的“奇妙的惊喜”玩偶秀总会点燃全场:圆滚滚的“笨笨”模仿球员射门时趔趄的模样,让朝鲜族阿妈妮笑得前仰后合,代表8个县(市)的足球玩偶相互追逐、转圈互动,用最稚拙的方式传递“不分你我、团结一心”的情谊。这样的文化相融在每轮比赛的各个赛场轮番上演:敦化市文化馆以《向梦想出发》《超越梦想》歌曲串烧点燃热情;龙井市“龙鼓舞”用传统鼓点演绎足球激情;和龙市以“主客共享”模式打破地域界限,与客场作战的兄弟县(市)“合唱”“共舞”……精彩的表演既展现着延边“多元一体”的文化底蕴,也呈现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共鸣。
足球的热情,同样飘进了赛场外的烟火气里。汪清与安图的“小鱼汤之战”,从赛场延伸到舌尖,成为联赛最火的“出圈”事件,联赛第二轮的汪清主场,“汪清小鱼汤”与安图的“石门小鱼汤”在场外摆开擂台、开展舌尖上的PK。鲜美的鱼汤在锅里翻滚,各族球迷围在摊位前,你舀一勺汪清的,我尝一口安图的,比完味道比情谊。“以前就听说石门小鱼汤有名,今天一尝,鲜到骨子里!”在体育场外为各族球迷分发矿泉水的汪清球迷、网红“东北划拉哥”忍不住点赞。此后,“石门小鱼汤”成了安图主场的“标配”,各族球迷挤在汤摊前递纸巾、腾位置,欢声笑语与鲜香味儿飘满赛场内外。一碗汤,熬的是食材,煮的是情感,融的是认同——共同体意识就在这“共喝一碗汤”的日常里生根发芽。
球迷群体的情感联结,更显温度。看台上,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阿妈妮、戴着球迷助威帽的汉族小伙比邻而坐,随着节拍鼓掌欢呼。珲春球迷高喊“欢迎延吉”,延吉球迷回应“珲春加油”。和龙的汉族球迷李刚、李强兄弟俩身着鲜艳服饰,带领不同民族的球迷组成“和龙助威团”,用同样炽热的呐喊、整齐的节拍为家乡球队加油,歌声、掌声汇成团结的海洋。这份团结友爱在图们市球迷方阵中同样浓烈,拱门、道旗、空飘气球营造出热烈氛围,各族球迷们挥舞彩旗、挥动双手,在暖心的互动中将观赛体验升级为沉浸式的“民族团结课堂”。
联赛的火热成为“引流密码”,让“看一场球”变成“体验一方文化”,更让延边的民族团结故事,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没想到延边的足球氛围这么火爆,各民族这么团结、文化这么有魅力!看过球赛后,我们对接下来的延边之行充满期待!”国庆中秋假期,沈阳籍游客刘洋观看延吉队与汪清队的比拼后发出由衷赞叹。这是对联赛最好的肯定,更是对延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褒奖。
赛事有期,情谊无涯。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它用文化的共舞拉近距离,用情感的共鸣强化认同,用旅游的纽带连接四方,让这曲来自绿茵场的“同心曲”奏响在延边的山川田野、市井巷陌,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旋律。
以赛为媒激活融合发展“新引擎”
从延吉的非遗展演到安图的AI宣传,从珲春的多元文化交融到汪清的农特产品直播,从龙井的文旅市集到敦化的全民欢唱……“延超”不仅是一场关于竞技的狂欢,更是一次以足球为媒,深度融合商业、旅游、文化与体育的宏大叙事,让延边的金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热度。
哨声响起,战鼓擂动,足球的魅力也迅速在消费市场激起热潮。州商务系统精心推出的“赛事+商贸”布局,让“以赛兴商、以赛促消、以赛惠民”从谋划迅速落到实处。场内,延吉市、珲春市、汪清县等地的趣味抽奖活动点燃了每一位观众的热情;场外,“赛场边的特色集市”里,从帝王蟹等鲜活产品到富有延边特色的文创产品,从民俗食品的制作试吃到围绕“小鱼汤”展开“绿荫争锋,鱼汤争先”品鉴PK……一个个匠心独具的展区,将延边的民俗产品、传统美食、特色文创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直播赋能更是让“延边好物”乘着赛事的东风飞向全国。州商务局创新开展网络主直播间与企业直播间联动模式,将泡菜、冷面等特色商品深度植入赛事的直播场景;龙井市采取“1个主直播间+N个分直播间”模式,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开设“龙井农品联赛专区”;安图县长白山圣露矿泉臻选阁上演13分钟突破5000人次观看的直播盛况……这些创新尝试,真正实现了让全国观众边看精彩球赛、边抢购地道延边好物。在贯穿整个赛事的“票券联动”中,州县(市)两级商务部门用一张“球票”整合观赛事、住酒店、吃美食、逛商超等一站式折扣权益,148家参与企业涵盖“吃住行购娱”全场景,深度延伸消费链条。这些有诚意、有温度的票根促销,如同一个个强劲的引擎,燃动了延边最实惠、最便捷的消费圈,让城市的烟火气因这场足球盛宴而显得愈发浓郁。
商贸的活力在赛场内外奔涌,文化的底蕴更为体育盛会注入了灵魂。各县(市)在比赛间隙争相开展的文化演出,如同一幅幅流动的民俗画卷。非遗展演中,龙鼓舞气势磅礴;民俗文艺节目里,农乐舞、长鼓舞表演精彩纷呈;歌舞《我爱你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等节目,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千人打打糕,万人共分享”的沉浸式活动更是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亲身体验到朝鲜族饮食文化的共享理念。累计超过30场、参演人员超1500人次的展演,让每一位踏入赛场的观众不仅为进球欢呼,更为延边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倾倒。
文化与商贸的双轮驱动,实现旅游人气与城市名气双提升。全媒体、多平台、有创意、高频次的宣传推送,既有赛事信息、赛程预告,也有结合赛事制作的推荐特色美食与景点的旅游攻略,构成了本次联赛响彻四方的“扩音器”。为将足球的流量转化为旅游的“留量”,我州创新宣传模式,围绕“跟着足球游延边”主题,制作宣传片在开幕式和比赛中循环播放,推出图文并茂、兼具趣味性与体验感的新媒体产品,如同一封封动态的邀请函,吸引观众既关注赛事本身,更向往延边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州本级和各县(市)官方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相关宣传信息500余条,浏览量超500万人次,实现了赛事信息与旅游资源的广泛、精准传播。每场赛事直播,能够吸引超90万人次的线上观众,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通过屏幕感受到延边的热情。赛场内外,服务与推广无处不在。相关县(市)在主场馆入口设立文旅咨询服务点,提供旅游咨询、门票预约等服务,龙井市组建了800人的“文旅志愿宣传队”,“进赛场”引导秩序、“进市集”协助宣传、“进景区”推介赛事,累计服务游客4000余人次,有效打通了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这些精准而富有创意的传播,如同涓涓细流,汇成了提升延边旅游知名度与吸引力的浩荡江河。
40余天的联赛已经结束,但各县(市)以赛事为纽带,用一粒足球“滚动”出远超体育本身的价值,成为商旅文体融合的生动实践,为延边跨越赶超谱写了一曲激情澎湃、融合共赢的秋日华章。
足球,在延边不仅仅是一项深植于各族群众生活的体育运动,也是延边奋进精神、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更是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当年轻球员在赛场上收获成长,当各族球迷在观赛中共同感受快乐,当地方经济在融合中实现增长,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注定成为“足球之乡”闪亮的新名片。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颖慧 葛威 张栋辉 肖玉敏 任卫峰 邢玉才 相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