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银发教官接过老兵“接力棒”
“立正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被子要这样折,棱角才能出来……”在延吉市一所小学内,64岁的老兵霍新星教学生们军事基本动作,74岁的老兵周海荣手把手教孩子们叠“豆腐块”。他们身旁,几位同样鬓发花白的老人耐心纠正着孩子们的动作。这不是普通的国防课,而是一支由退伍老兵组成的延吉市老兵之家——国防教育宣传队在授课。

这支特殊的国防教育宣传队成立于2023年9月,由6位平均年龄逾古稀的退伍老兵组成。已走进延吉市各学校开展40余次国防教育。队长霍新星和65岁的李春根是他们中最年轻的,其他4位都是74岁,分别是颜振举、周海荣、徐敏、傅庆贵。他们个个都有着辉煌的军旅生涯,颜振举曾参加老挝战争,如今被评为“延边好人”;周海荣在1976年随部队奔赴唐山大地震灾区,连续奋战3个月开展救援,他的父亲还是一位抗美援朝参战老兵。
队伍成立的初衷,源于一份温暖的守护与坚定的传承。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徐淑子道出原委:“为了给孩子们宣讲红色精神,服务中心里90多岁的抗美援朝参战老兵,仍时常奔波于各个学校。看着他们不辞辛劳的身影,我们既感动,又万分心疼。”正是这份心疼与敬意,催生了组建一支“年轻”队伍的念头,让国防教育的“接力棒”能够稳稳传递。令人欣慰的是,这支新队伍不仅接过了重任,更开创出形式更丰富、互动性更强的授课模式。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霍新星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自主学习、反复练习。6位成员更是经常聚在一起打磨课程,从国防理论讲解到军事动作示范,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每堂课上,6位老兵分组带队,手把手传授军事动作,面对面讲国防知识。课堂上,那床曾用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军被,也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生动教材,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军人严谨细致的作风。
他们说,接过抗美援朝老兵的“接力棒”,将余热奉献给国防教育,是他们无悔的选择,他们要用行动宣告:这不仅是精神的赓续,更是责任的担当。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徐蓉/文 穆俊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