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网筑根基 电暖边疆城——吉林延边珲春开发区(柳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绘就发展新图景
初冬的珲春,中朝俄三国风情交融,渐浓的寒意挡不住发展的热力。11月18日,随着现场运维人员向电网监控中心作出“投运操作全部结束”的汇报,吉林延边珲春开发区(柳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竣工送电。这座矗立在边疆大地上的变电站,恰似一座强劲的能量枢纽,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支点的珲春注入澎湃电力,让光明照亮海洋经济与文旅产业的进阶之路,守护千家万户的温暖灯火。
党建领航破瓶颈 审批提速创纪录
作为吉林省“四横四纵、东西互济”电网结构的关键节点和延边电网“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吉林延边珲春开发区(柳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总投资3.34亿元,于2024年9月开工,历经14个月奋战建成。工程新建180兆伏安主变压器2台,架空线路总长79.206千米,通信光缆总长87.874千米,投运后地方负荷容量将提升2.5倍,可满足珲春未来十年发展用能需求。
工程建设伊始,国网延边供电公司秉持“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理念,组建党员攻坚团队直面挑战。针对线路跨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难题,团队主动对接珲春市政府、行政审批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等单位,精准掌握审批要求,推动工程在一个半月内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用地预审与核准批复。
科技赋能提质效 生态施工双达标
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双线并行。国网延边供电公司采用“六精四化”建设理念,健全基建安全责任制,编制全员安全履责清单,明确现场“明白人”管控职责,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质量零缺陷、环保水保零事件的建设目标。
技术创新亮点纷呈,创新运用BIM技术化解34处结构碰撞难题,实现主控楼全螺栓连接;全省首家采用戟式避雷针专利技术,彻底解决“微风震动”及“异响”问题,安装速度提升20%;运用虚端子设计方法建立智能设备图形化模型,大幅提高设计效率与准确率。在生态保护方面,公司联合科研院所成立环保创新工作室,应用光导照明技术实现节能降耗,采用退役水泥杆破碎筛分替代山皮石筑路,每千米减少砂石开采560立方米。
电力赋能兴产业 精准服务惠民生
工程投运后,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珲春依托四个国家级口岸成为东北亚海鲜集散重镇。国网延边供电公司创新推出“供电+能效”数智服务,自主开发的绿能智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用电情况,为18家企业提供能效诊断,累计降低用电成本543.48万元。
在文旅产业领域,公司组建党员服务队打造15分钟电力服务圈,采用“人工+无人机”巡检模式,累计开展景区上门服务190次,解决用电问题22个。队员自学朝鲜语、俄语,在景区设立“电力便民补给站”,为中外游客提供充电、咨询等服务,让电力温暖渗透每一个旅游场景。
从电网薄弱到强网支撑,从用电短缺到电力充沛,吉林延边珲春开发区(柳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投运不仅补强了珲春电网结构,更打通了电力服务民生、赋能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在“四横四纵”电网的强力支撑下,珲春这座边疆口岸城市正以电力作笔、热土为卷,书写着海洋经济繁荣、文旅产业兴旺、民生福祉提升的崭新篇章。
(张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