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村:把“吸血虫”变成“软黄金”
提到水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吸血虫”,但黄泥河镇永安村却看准了水蛭的药用价值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搞起了宽体金线蛭养殖,把“吸血虫”变成“软黄金”,蹚出一条水蛭养殖的别样“蛭”富路。
7月7日,记者在永安村敦化市源林农业综合合作社的养殖基地看到,一尾尾水蛭在水中游动,村民正忙着喂养水蛭。“水蛭又称蚂蟥,一提起这软乎乎的生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害怕、恶心,但它却是一味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晓威说,“前些年,我们村民每年这个季节都到河沟里抓水蛭卖,到时候就有外地人到村里来收购。村民的收益很高,高峰期每天能赚1000多元。现在水蛭价格下跌了,但每天也能赚几百元。不但我们村民抓水蛭卖钱,周边村的村民也都抓水蛭卖钱。”刘晓威突然发现卖水蛭是个商机,为啥不自己养殖呢?作为源林农业综合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同几位村干部研究并外出考察后,其结果更加坚定了他们发展水蛭养殖业的信心。
然而,项目选择好了,技术人员却难以寻觅。恰恰这个时候,敦化市的毛元卿进入刘晓威的视野,他不但有多年养殖水蛭的经验,还曾经在海南发展这个产业。去年在市里挖了一个小河沟养殖水蛭很成功,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经协商,项目资金由村里合作社负责,毛元卿负责技术。“这种水蛭名为宽体金线蛭,在治疗中风、高血压、活血清瘀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市场需求稳定且潜力巨大。”毛元卿说。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水蛭养殖项目于今年启动,永安村向上级申请资金80万元,租用村民5000平方米建设用地打造养殖基地,建设10座养殖大棚,内设160个养殖水池,并配备500平方米蓄水池。合作社今年购置水蛭幼苗40万尾,共计花费14万元,预计收益可达40万元,纯收入14万元以上。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