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桑黄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记省人大代表、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德智

深秋时节,在安图县新合乡桑黄产业园,省人大代表、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德智正仔细查看桑黄的生长情况,并不时向身边的农户讲解管护要点。“从2015年返乡创业,到现在桑黄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最高兴的是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张德智语气里满是感慨与自豪。
2015年,张德智返回家乡安图县新合乡七顶子村,投身农业创业。起初,他尝试过种植人参、桔梗、灵芝等,却屡屡受挫。陷入迷茫之际,他偶然发现了桑黄栽培的巨大潜力。桑黄作为一种珍贵的多年生药用真菌,不仅药效显著,更具有广阔的增值空间,而且家乡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桑黄栽培。于是,张德智四处求学、请教专家,最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下,成功掌握了桑黄的栽培技术。
试栽成功后,张德智不断扩大栽培规模,并于2019年成立了北茶(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他积极打造“北茶”品牌,着力推动桑黄从初级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型。先后与延边大学、吉林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陆续研发出桑黄茶、桑黄酒、孢子粉、口服液等系列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在拓展产业链的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共享”模式,推出线上认养菌包、实时监控生长等创新服务,吸引更多城市消费者参与体验。此外,张德智通过建设桑黄文化展示馆、举办桑黄文化节、开展采摘体验活动,有效推动桑黄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业态深度融合,逐步打造出“桑韵·党旗红”产业示范带,形成“一区一带两提升”的发展格局。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句话常挂在张德智嘴边。创业成功后,他并没有独享成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他带领公司创新推出“党支部+合作社+村企+农户”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菌椴、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农户参与栽培和管理,待桑黄成熟后统一采收、销售并分红。这期间,种植户张秀艳在公司工作一年后,独立栽培了3000多段桑黄,当年实现收入10多万元。这样的成功案例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桑黄栽培队伍。如今,在公司的带动下,已有22个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发展桑黄产业,栽培面积达20万平方米、菌椴110万个,年产量超过40吨,累计带动农户务工收入2000余万元,新合乡也因此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23年,张德智当选为吉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脚步也愈发坚实。在调研中,他发现资金短缺是制约桑黄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张德智提交了《关于政策与金融支持桑黄行业发展的建议》。他建议,金融机构拓宽质押担保渠道,对经营桑黄的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给予资金支持;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要引导辖区内银行机构,关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诉求,结合产业特点给予合理金融支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
从走出大山到返乡创业,从种植户到省人大代表,张德智的身份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他用十年的坚守,把桑黄从深山老林中的珍稀菌类,发展成为带富一方的支柱产业,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在张德智看来,桑黄不仅是“致富果”,更是连接党心与民心、企业与农户、传统与创新的桥梁。未来,他将继续扎根乡村、履职尽责,让桑黄产业成为吉林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也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爱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