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征程谱华章——延边州“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综述

夜幕降临,华灯初绽,延吉网红弹幕墙下“烟火气”与“文化味”交织,涌动的人潮点燃经济新“夜”态;
直播间里,气氛火爆,“双语”主播声浪如潮,延边特产化作一件件订单发往全国,销售纪录频频刷新;
在珲春口岸,每年约150万只帝王蟹跨境流动,满足全国80%的市场需求;
……
“十四五”时期,我州按照“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畅通商品服务流通渠道,推动电子商务扩量提质,促进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本土消费和跨境消费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打造沿边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延边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当下的延边,新型消费亮点纷呈,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口岸通道高效畅通,外贸拉动作用持续增强,一幅经济蓬勃发展的恢弘画卷在白山黑水间徐徐展开。
消费“主引擎”动能澎湃
“今年给家人换了新款手机,还给自己买了新的平板电脑。使用补贴后,相当于打了八五折,特别划算。”我州“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活动开展以来,已经三次享受了这个政策的延吉市民韩佳彤不仅用上了心仪已久的智能产品,还累计节省了1200余元。
从汽车换“能”到家电换“智”,从家居“焕”新到电动自行车安全升级,“十四五”时期,我州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信心,聚焦汽车、家电、家居、商超、服装、成品油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有效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不仅让品质消费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让居民实现从“过日子”到“过好日子”的感受提质,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这五年,全州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95%,预计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71%,焕然一新的美好生活成为我州消费热潮的生动写照。
商贸业态百花齐放。延吉网红弹幕墙、敦化中成村、延吉百货大楼—西市场、延吉帽儿山、和龙龙王山等5个集聚区先后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推进夜间消费稳定增长。延边州入选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生活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州充分发挥老字号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有50家企业分获“延边老字号”“吉林老字号”“中华老字号”称号,打造了延边商贸新亮点。
商贸物流体系高效顺畅。全州八县(市)全部获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延吉、珲春先后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县域商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愈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县乡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改造、县域下沉供应链前置仓改造等项目40个,拟新建和在建项目27个。
消费品市场活力尽显。释放内需市场潜力,举办了“延边州地产品低价(消费券)促销展”等个性化消费券促销活动,以及围绕汽车、家电、住宿、餐饮等领域开展普惠性消费券促销活动,共核销消费券3.8亿元,拉动消费49亿元。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新能源汽车、家电下乡等活动,举办家电、家装展销会,推动补贴政策精准触达民生。聚焦首发经济,举办汽车新品联袂首发展进商圈、“微车展”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与商贸流通融合发展。截至10月末,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共销售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商品21.78亿元,资金杠杆率达7.4。
电商“新赛道”活力迸发
今年1月至10月,珲春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03.43亿元,同比增长59.49%,创历史新高,其中,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贸易额达87.34亿元,同比增长90.1%。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电商新引擎为我州区域经济增长注入的强劲动能。
示范创建成效显著,人才培育夯实支撑。全州累计创建各类电商示范项目39个,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八县(市)均获“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扶持资金支持,《吉林省延吉市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创佳绩》典型经验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2023),在全国宣传推广;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图们市月晴镇马牌村等36个边境村入选省级电商“兴边富民”试点村;培养了“崔奶奶”“吉姆”等一大批电商创业团队和带头人,“东北划拉哥”“山里娃延边”入选2024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吉林);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延吉智通众合创客园获批省级新电商产业基地;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实操、营销、直播等各类培训累计超3万人次,网商总数共计6.1万余家。
电商品牌加速拓展,产销对接协同发力。累计优选“延边好物”140个、“延边好物推荐官”50个,并评选出“延边十大网销好品牌”“延边十大优质电商供应链”“延边十大特色产品推荐店”,助推延边特色产品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开展“延边好物”送给你、“助农丰收季”溯源专场等直播活动,“东方甄选吉林行”专场销售延边农产品30余万单,实现销售额近千万元。组织企业参加柳州消费购物节暨首届精品年货博览会、“第六届全国双品网购节”陕西(西安)专场等展销会及供应链对接会100余次,助力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务实合作。
业态创新激发消费潜力,跨境电商链动全球市场。持续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其中,2024年延边州“第六届双品网购节”活动通过线下引流、平台联动、趣味消费等方式销售农特产品,实现全州网络零售额8.0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2025年“吉林省进口商品随心购暨延边年货节”活动累计曝光超1200万人次,销售“延边好物”等产品4300余万元。跨境电商持续交出高分答卷,继珲春之后,延吉于2022年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搭建“跨境通甄选”公共商城,构建跨境电商全模式政策服务支撑。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等3个园区获批“2024年度吉林省新电商产业基地”。建成珲春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新西伯利亚海外仓及RCEP延边跨境进出口中心等8个跨境电商O2O体验店等项目,珲春成为俄罗斯Ozon平台供应链基地,Ozon平台线上1.7万余户卖家通过珲春发货。延吉、珲春跨境电商综试区在2023年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考核中均位列全国第二档,获评“成效较好”等级。
外贸“拉动力”韧性十足
“十四五”时期,我州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和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路径,统筹推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经贸合作,外贸彰显强大韧性和潜力。截至今年9月,全州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40.8亿元,同比增长11.6%,外贸呈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对外通道畅联快通,口岸升级稳步推进。我州积极推进各口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通关能力显著提升,进出口货物品类不断丰富,货物总量实现连年增长。吉林双目峰公路口岸、中俄珲春公路国际口岸联检楼及附属设施工程主体计划2025年竣工。珲春、图们、三合、古城里、南坪等口岸分别完成路桥升级改造、联检楼改造、联合检验场地维修改造、检测设备新建、智能验证台建设等工程,重点边境口岸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彻底改善,智慧口岸建设不断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州国家级口岸达到12个,预计累计过货量1700万吨,出入境人员320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25万辆(架、列)次。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市场有序拓展。我州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加大产业集聚效应,在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整车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3%;进口方面,能源资源类产品(铜精矿、煤炭、天然气)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47%。传统市场方面,对俄、对拉美、对欧盟、对韩、对日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47%、9.4%、7.3%、6.2%、1.4%;成功举办中国延边—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经贸旅游合作洽谈会暨“延边之日”等活动,签订订单超25.1亿元。新兴市场方面,对东盟市场出口额突破12亿元。
高水平开放步伐加快,合作共赢局面持续拓展。在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完善珲春综保区、图们边合区、龙井边合区等开发区开放配套功能,加快建设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等特殊功能区,加快和龙南坪互贸区、龙井三合互贸区建设,推进设立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新的开放平台,用好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在对内开放方面,抓住东西部对口合作机遇,纵深推进与宁波市各类园区的深度合作,采取飞地经济、联合共建、委托管理等形式,建立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同时,加强与长吉腹地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合作,真正使开发区成为开放型经济的顶梁柱。
风雨兼程铸就辉煌过往,扬帆起航开启崭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州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举措、更磅礴的力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