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村屯焕新颜 兴边富民绘新篇
按照延边州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州兴边富民促进局组织边境村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暨边境村清理越冬垃圾春季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龙井市位于边境线附近的多个村屯迎来崭新面貌。
在G331国道沿线,一幅边境乡村的“变形记”正在龙井市开山屯镇生动上演。开山屯镇以“八拆”为突破口,让4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的颜值实现“三级跳”。通过粉刷墙壁、拆除破旧房屋、清理垃圾等一系列举措,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这一变化离不开州兴边富民促进局的号召和当地村民、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走进开山屯镇子洞村、光昭村、船口村,原本斑驳的墙面如今披上了洁白的“新衣”,部分墙上还绘有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主题的宣传画,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村内长期闲置的破旧房屋、残垣断壁被逐一拆除,既消除了安全隐患,也腾出了更多的公共空间,部分区域还被改造成小菜园或休闲广场,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以前,村里有些房子没人住也没人收拾,地里杂草丛生,看着很不舒服。现在清理干净了,路也宽了,住着更舒心了。”船口村村民郭建山笑着说。
在此次环境整治行动中,除了村民自发参与外,大学生志愿者和稳边固边公益岗位成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者们深入村屯,协助清理垃圾、搬运杂物,并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稳边固边公益岗位的成员则承担了更多持续性工作,如日常保洁、绿化维护等。“这份工作让我能为村里做点事,心里特别踏实。”一位公益岗位成员表示。
开山屯镇党委书记朴东官介绍,在3月以来的7轮集中整治中,该镇创新采用“专业队伍+公益岗位+村民自治”模式,200余车次专业设备“啃”下76处危房“硬骨头”,42处河道沙石堆变身生态护坡,打造1500平方米彩绘墙面;“稳边固边”公益岗成员常态化巡查,确保400余米新修围墙不再变成“残垣”。为确保环境整治成果长效化,当地建立了“村规民约+公益岗位+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鼓励村民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美好家园。下一步,各村屯还将结合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让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边境环境整治不是简单的“大扫除”,而是要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脉,“绿美边境”的含金量正不断提升,如今的龙井市边境村,正以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新姿态,展现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陈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