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象帽舞亮相《非遗里的中国》
7月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非遗里的中国》吉林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中,汪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帽舞惊艳登场,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出的民族文化瑰宝。它集音乐、舞蹈、演唱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顶级表现形式之一,是朝鲜族独有的民族舞蹈表演样式。2006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里的中国》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多元方式,从多个维度呈现非遗的创新成果、历史底蕴、中国智慧与东方美学,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匠心精神、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彰显出非遗在新时代所迸发的“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
在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歌手、演员张含韵,沿着吉林非遗技艺的脉络,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进行了采访。在传承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的过程中,金明春积极创新,融入武术的刚劲、芭蕾的优雅以及街舞的灵动,致力于让这一千年农乐舞在现代舞台上重焕生机,吸引年轻一代。他曾创造“30秒内甩动32米双层彩带并完成44次跳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凭借精湛技艺被誉为“象帽舞大王”。节目里,金明春的弟子太永春展示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的舞蹈动作,成功挑战“30秒内甩动33.4米超长彩带并完成44次以上跳跃”的高难度动作。金明春也向观众详细讲解并展示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的魅力所在。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