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石门镇北山村靠温室大棚搞起多元种植,让土地告别“冬闲”——黑土地“吃”上“四季饭”“钱袋子”鼓成“四季款”
立冬后的长白山下,寒风已染冬意。
走进安图县石门镇北山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一股热乎气儿裹着浓醇的菌香扑面而来——眼前的菌床上,一团团、一簇簇灵芝菇硕大肥美、长势喜人。村民们蹲在地上,手里攥着小刀,“咔嚓”几下割下一朵灵芝菇,不一会儿旁边就堆起了“蘑菇山”。
灵芝菇,名如其形。它外形酷似灵芝,肉质鲜嫩饱满、营养丰富,有“菌中之花”的美誉。“这菇一年能种两茬,一株能长到十二三公斤。生长周期短,40天左右就能成熟,效益相当可观!”基地负责人项荣军介绍,目前基地2栋大棚的灵芝菇正值采收期,每栋产量约3000公斤,预计产值超8万元。
2023年,项荣军在外学习时,被灵芝菇的独特外形和口感吸引,顶着技术空白的压力引进试种。他潜心钻研灵芝菇生长习性,邀请专家上门指导,日夜泡在大棚里琢磨温湿度调控,像照顾孩子般精心管护,没想到当年就喜获丰收、实现收益。“我们全程用有机肥,种出来的菇又鲜又嫩,特别受欢迎。”项荣军说,灵芝菇不仅畅销周边县(市)的机关、学校食堂,线上订单也源源不断,借着电商快车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北山村地处长白山麓,冬季漫长寒冷,过去村民靠大田种植粮食作物,一年到头有“半年闲”。项荣军把“增收算盘”打到了温室大棚上。如今,基地15栋大棚里,除2栋种灵芝菇外,还种着9栋羊肚菌和4栋反季蔬菜、山野菜。15栋棚排定种植“时间表”,多元种植、各有“档期”,这样的增收新“组合”让收益更稳定。一年到头棚不停、人不闲,土地“吃”上了“四季饭”,乡亲们的“钱袋子”也鼓成了“四季款”。
“以前冬天在家闲得慌,现在到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20块,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北山村村民许进芝已在基地干了6年,说起这份工作满脸笑意。目前,基地已带动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暖冬钱”。“土地不歇,人就有活干,钱就不断线!”许进芝笑着说。
随着种植经验日益丰富,项荣军正琢磨着如何“升级”这份“共富事业”。他计划对灵芝菇进行深加工,开发灵芝菇干、灵芝菇酱等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灵芝菇,既教技术又包销路,形成产业规模效应,让乡亲们的好日子像大棚里的作物一样“四季常青”。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