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党支部在“学”“做”结合中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深入——催开“实干花” 广结“幸福果”
长白山下,海兰江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东北边疆大地扎实推进、走向深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实施动态监测,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每周一晚,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部总是灯火通明。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发展夜话会”,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乡村考察调研的重要论述汇编成册,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经验梳理出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干部集中学习,共同探寻发展之道、振兴之路。
“触动很大”“收获颇多”,是一汽集团派驻光东村第一书记时彦鹏在每次学习后说的最多的话。时彦鹏自今年8月驻村以来,紧跟村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步伐,加强自我学习,迅速转变身份,第一时间融入了光东村各项建设工作中。
“来这之前,我从没接触过农村工作,通过学习,真切感受到了光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和弱项,也更坚定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时彦鹏说,三个月来,他坚持边学边做,每天入户,在与村民闲话家常、帮助村民纾困解难的过程中,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也慢慢理出了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与村班子携手,不仅让光东村基础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更要做大做强产业项目,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不仅要学得‘有滋有味’,还要让村民生活得更加‘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光东村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做”结合、一体推进,全力推动主题教育在光东沃土开出“实干花”、结满“幸福果”。
初雪过后,光东村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往日人来人往的清缘民宿难得静了下来。
“天冷啦,我来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没……”金宪一进小院,就看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民宿创办人——崔红松、崔信子夫妇。
“金书记来得正好,快来帮我参谋参谋!”见到金宪,崔红松毫不见外,迫不及待地拉着他,想要挖出更多更快提升冬季入住率的“金点子”。
崔红松和崔信子是80后“海归”。留学回国后的几年里,他们投身过多种行业,积累了不少人脉、资金和资源。随着延边文旅行业日益火爆,他们将投资目光锁定在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光东村。
崔红松说,在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将民宿开在了村史馆旁,并赶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完成装修,乘着光东村乡村游、民俗游蒸蒸日上的东风,迎来了一个火热的“开门红”。
“没有光东村这么好的平台,民宿不可能这么快步入正轨。”崔红松感激地说,光东村党员干部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事事考虑周全、亲力亲为,为他铺平了创业路。
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推进,光东村的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一个个让村民们喜笑颜开、拍手叫好的消息接连传来——
光东村依托平岗平原资源优势,新建 “数码农场”试验田。今年已进行2000余个渐进系品种的种植,通过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体系,精准培育目标品种,高科技种子“芯片”成果将直接带动全村水稻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光东村涌进游客10万余人,村党支部举办“光东大集”,12户有劳动能力的朝鲜族阿迈阿爸依沿街摆摊,平均每户每天增收500余元;
今年以来,光东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村子越来越火、人气越来越旺,吸引了各方面优秀人才来到光东、扎根光东。目前,光东村已培养储备5名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土专家”和5名致富能手,回引3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30名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成为“新光东人”;
……
“年终岁尾,‘交卷’之时,光东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达到14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2万元。”金宪信心满满地说。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