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下沉,家门口就医——山沟沟里的“省级待遇”
“不用出汪清,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省钱、省力、安全、放心。”日前,一位85岁的患者在汪清县人民医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感慨“重获新生”。
该患者前往汪清县人民医院就诊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其最慢心率仅为31次/分,属于严重心动过缓,急需手术治疗。以往,受技术与经验限制,汪清县人民医院难以开展此类手术。吉大二院派驻汪清县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专家赵卓得知患者情况后,联合当地心内科团队,反复研讨病情,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综合考量决定为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从根本上解决心率问题。
手术持续近2小时,医疗团队默契配合、操作细致,过程十分顺利。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感觉良好,达到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高度满意,对心脏介入团队全体医护人员赞不绝口。此次“小小发动机”的成功植入,实现了汪清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领域“零”的突破。
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背后彰显的是汪清县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也是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下,2022年1月,汪清县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达成合作,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汪清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吉大二院定期选派妇科、骨科、眼科等多科室专家,前往汪清坐诊、手术并开展业务指导。今年1月,吉大二院选派骨科专家矫健航、心血管内科专家赵卓挂职副院长,进行长期帮扶。
截至目前,吉大二院来汪坐诊专家已达286人次,开展大型义诊3次,实施手术218例,教学查房120余次,服务患者6000余人次。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当地医生医疗技术显著提高,众多患者得以在本地接受有效治疗。
此次首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汪清县人民医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意味着汪清及周边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看病远、看病难问题。未来,随着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更多先进医疗技术将在汪清县落地生根,为基层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