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光东村:海兰江畔的“幸福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周年集中采访报道之九

光东村:海兰江畔的“幸福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周年集中采访报道之九

2025-07-14 08:47:22来源:延边新闻网

海兰江畔,稻浪涌动,七月的风带着新禾的甜香,拂过一幅生机勃勃的巨幅画卷。这画卷描绘的是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一座镌刻着领袖足迹、承载着人民期待的边疆村落。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田野山峦间回荡;十年后的今日,踏访这片热土,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稻海,更是一个集生态美景、现代气息、民族风情与振兴希望于一体的活力乡村。

7月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如茵的稻田上时,村里已是一番热闹景象。电动观光游览车满载游客沿着村中观光道往来穿梭,驾驶员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村史和沿途的景点,车上的游客不时被两旁整洁的民居和翠绿的稻田吸引,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远处稻田上,稻田低空缆车已开始运行,缆车车厢不疾不徐地滑过稻田上空,将兴致勃勃的游客送往特色民宿区。

尽管是工作日,仍有不少旅游、研学或采风的游客来到光东村。在稻田低空缆车尽端,记者见到了一群特殊的访客——来自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二十名师生,他们支起画板,或席地而坐,或专注站立,正用画笔描绘光东村晨曦中的美景与焕然一新的风貌。吉林师范大学副校长左今明说,学校组织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画吉林”主题活动,光东村是此次活动的第二站。“真是太美了,仿佛人在画中游啊!一个小乡村能够把旅游业发展得这么蓬勃,把三产融合得这么到位,可以看出总书记视察之后取得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左今明由衷地感慨。

走进村民金钟日家,锃亮的瓷砖卫生间取代了昔日令人掩鼻的旱厕,现代化抽水马桶洁白如新。“这十年,咱村里最幸福的变化,我看就是这‘厕所革命’!”金钟日的笑颜质朴真挚:“以前每到冬天,上厕所天冷地又滑,特别难受。现在好了,上厕所特别方便。” 一席话看似普通,却道尽了生活细节改善所弥合的空间距离与拉近的心灵纽带——城乡共享现代化成果的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幸福的土地。

这份方便与洁净,仅仅是光东村发展交响曲中的一个强音。在田间,“鸭稻共生”“蟹稻共养”的生态循环画卷在沃野上演,光东村的农人用汗水浇灌的不只是沉甸甸的稻穗,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十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的嘱托,大力推广‘鸭泉’稻米品牌,如今,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破2000万元的专业有机米业公司。”吉林艾利特有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畅告诉记者,光东村大米的订单延伸到全国各地,小小的米粒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金豆豆”,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光东村的十年蝶变,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以纯净生态为依托、以金色稻米为支点、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引擎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径。其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村容村貌的“面子”上,更体现在“里子”的深刻变革上。

光东村的发展始终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告诉记者,近年来,光东村积极推进旅游促“三交”,通过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和研学活动、推动企业创新业态发展,让旅游成为各民族增进了解、加深认同、交融情感的大舞台。正因有了这一理念,光东村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都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共同体课堂”,乡村振兴的产业之美与民族团结的和谐之花在这里交相辉映、结出硕果。

光东一隅,气象万千。一座洁净的卫生间,承载起乡村生活的舒适与尊严;一列穿越稻海的缆车,拉近了游客对田园的诗意向往;一粒销往各地的稻米,托举起乡村产业的高度与视野……海兰江畔的十年实践,是边疆村落向现代化新村的华丽转身,是美丽边疆与伟大祖国同心奋斗、共享荣光的真实写照,更是延边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时代回响。这田野间的答卷,写满了对十年前的深情回望,更铺展着奔向未来的无限憧憬。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栋辉/文 陈延龙 李桂花/图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初审:
齐艳红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