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耕地面积 改善生态环境 汪清县大力实施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
2024年以来,汪清县聚焦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实施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在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田面积与生产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根基。
汪清县境内分布着2214条发展型侵蚀沟,其中1648条位于耕地。长期的自然侵蚀致使水土流失问题严峻,耕地不断减少。2024年,汪清县果断启动7个侵蚀沟治理项目,覆盖3个乡镇、17个村,总投资达9000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汪清县大兴沟镇富兴村西侧耕地,只见石笼防护沟旁,农作物绿意盎然,长势喜人。据了解,2024年富兴村借助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新增耕地5590平方米,农田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稳固提升。自2024年至今,汪清县通过系统综合治理,成功治理了270条侵蚀沟,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66.04平方千米,减少水土流失量4.03万吨,增加水资源利用量2.55立方千米,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在侵蚀沟专项治理中,我们创新采用‘石笼+柳条’护岸、生态袋沟头防护等新型治理技术,不仅有效保护现有耕地面积,还新增了不少耕地。这一治理模式成效显著,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板。”汪清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京一介绍说。后续,汪清县将稳步推进罗子沟、春阳、天桥岭、大兴沟等地的侵蚀沟治理工程,计划储备1000余条侵蚀沟治理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充分论证与周密筹备,确保各项治理方案切实可行,为工程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此外,汪清县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指标交易”模式,将新增耕地指标纳入省级交易平台,形成“治理——交易——再投资”的良性资金循环,为后续工程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同时,围绕新增耕地,着力推动“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切实共享生态红利。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